【牡蠣燉飯】
我想傳統的義大利菜裡大概沒有這道菜,純粹因為我實在太想煮牡蠣炊飯,煮的那天又剛好是西式菜單,所以就這麼試了。
燉飯有幾項基礎,米、高湯和起司。我以前會用越光米煮,但現在不會了,因為若是要保留米芯,又要有濃稠度,還是用義大利米比較適合,否則口感完全不同。起司當然就用帕梅善,高湯則比較複雜。
一般而言,視燉飯主題可用雞高湯或蔬菜高湯。這次是牡蠣,我很想用燉飯呈現日式炊飯的味道,於是用了日式高湯和雞高湯。先準備較濃的昆布鰹魚高湯,以1:1的比例混合料理酒,同鍋煮滾,將清洗好的牡蠣放進鍋中快燙三十秒左右,立刻撈起來放一旁備用。這鍋燙過牡蠣的湯底和雞高湯就是煮燉飯的高湯。
接下來在平底鍋中炒洋蔥末,炒至洋蔥轉透明時就可以加入米同炒,再分次一點一點加入高湯。牡蠣湯和雞湯的用量比大約是2:1吧,煮到米大約七分熟(或是快到你想要的熟度)時,把剛才半熟的牡蠣加進去一起翻炒,不需太久,三十秒已夠。保留多一點溼潤度,因為還要加起司。
熄火,倒入事先磨好的帕梅善起司(務必用整塊起司自己現磨,別買罐裝品),迅速拌勻,預留的水份、起司及米所釋放出的澱粉三者合一會讓燉飯濃稠、滑順。好的燉飯絶對不能水水的,它應該溼潤但不能有湯汁感;米芯更是不能少,以這個標準來看,台灣很多義大利餐廳其實都不合格。
盛盤,撒上切成細絲的紫蘇葉,可以上桌了。紫蘇在這道燉飯中提供了不可少的香氣,剛好平衡了牡蠣的腥味和鮮味。
(其實應該要寫另一篇食譜,但因為耍懶,就貼了舊文⋯⋯)